植物蛋白因其在人類健康、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中的突出潛力,而成為了推動健康飲食和生態平衡的關鍵。特別在這個談 “脂” 色變,人們越來越注重身體健康和輕食養生的時代,植物蛋白更是不可或缺的健康寶藏,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植物蛋白的神奇魅力吧!
當我們討論蛋白質時,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肉、蛋、奶這些動物蛋白來源。誠然,它們是傳統優質蛋白質的重要提供者,但植物蛋白同樣不容小覷。植物蛋白,簡單來說,就是來源于植物的蛋白質,像我們常見的大豆、堅果、谷物等食物中,都蘊含豐富的植物蛋白。而這些植物蛋白能提供的營養絲毫不比動物蛋白的差,為維持我們身體健康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。

在討論一種食品蛋白質相對于另一種食品蛋白質的優點時,蛋白的質量是一個重要因素。表達蛋白質量最常用的三個指標分別是蛋白質消化率、必需氨基酸種類和含量以及其營養特性。
首先是消化吸收率。動物蛋白的氨基酸組成與人體需求較為接近,消化吸收率通常能達到90%以上,能迅速被人體接納并利用。比如雞蛋、牛奶中的蛋白質,一直被視為優質蛋白的典范,人體對它們的吸收可謂是 “輕車熟路”。而植物蛋白呢,由于含有抗營養因子和纖維包裹等因素,限制其消化率。不過,這也不是絕對的,植物蛋白經過加工處理后,消化吸收率也能大幅提升,同樣能為我們的身體高效供能 。
其次是氨基酸組成。動物蛋白一般都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,組成和數量上更接近人體蛋白質結構,是營養界公認的蛋白質優質來源。但部分植物蛋白會缺乏一些必需氨基酸,比如谷類中相對缺乏賴氨酸 。但只要合理搭配,這個問題就能輕松化解。比如大米和豆類搭配食用,大米中相對不足的賴氨酸,正好被豆類中豐富的賴氨酸補充,為身體提供更全面的氨基酸 。
最后是在營養健康效益上。首先,動物蛋白,尤其是紅肉和高脂乳制品中的蛋白質,常常伴隨著大量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存在,過多攝入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、肥胖和糖尿病的風險 。而植物蛋白來源通常含有更多不飽和脂肪和抗氧化成分。其次,多吃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,如大豆、堅果等,能有效降低膽固醇和控制體重,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預防糖尿病,還能助力腸道健康,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 。
植物蛋白可不只是存在于食材里的營養元素,它還巧妙地融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。如今,在食品和飲品領域,植物蛋白正悄然掀起一場 “美味革命” ,各種含植物蛋白的創新產品層出不窮,滿足了我們對健康與美味的雙重追求 。
首先是當下最矚目的明星產品——植物肉 。你或許已經在超市的冷藏柜里見過它,或是在餐廳的菜單上瞥到過它的身影 。植物肉,這一神奇的創新食品,是以大豆、小麥、豌豆等作物為原料,經過提純、加熱、剪切、擠壓、膨化、塑形等一系列復雜工藝,將植物蛋白結構轉化為類似肉的纖維狀結構 。從外觀到口感,它都能高度還原真肉入口時的鮮嫩多汁、咀嚼時的真實質感 。無論是做成多汁的漢堡肉餅,還是酥脆的炸雞塊,植物肉都能完美勝任,為素食者和追求健康飲食的人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。

飲品界也少不了植物蛋白的身影 。植物奶,作為牛奶的熱門替代品,近年來可是備受青睞 。以谷物、堅果或是豆類為主要原料,通過研磨、均質或酶解等工藝制成的植物奶,口感和形貌都與牛奶極為相似 。豆奶富含優質蛋白質,氨基酸組成均衡,是補充蛋白質的優質選擇;燕麥奶不僅蛋白質品質優良,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,每百毫升膳食纖維含量常常超過3克,堪稱膳食纖維界的 “佼佼者”;杏仁奶則散發著獨特的杏仁香氣,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。這些植物奶不僅適合乳糖不耐受人群,同時也為追求健康生活的人們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選擇。
除了植物肉和植物奶,還有許多美味健康的植物蛋白食品等待我們去發現 。比如用大豆蛋白制成的素肉干,口感筋道,嚼勁十足,是追劇時的絕佳零食;以豌豆蛋白為原料的蛋白棒,富含優質植物蛋白,既能提供飽腹感,又能在運動后迅速補充能量 。在飲品方面,杏仁露、核桃露等植物蛋白飲料,也憑借其豐富的營養和醇厚的口感,成為了人們日常飲品的優質之選 。杏仁露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和多酚類成分,能降低膽固醇,對心血管健康十分有益;核桃露則有助于減少患抑郁癥幾率、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 。
看到這里,相信你已經被植物蛋白的強大魅力所折服了吧 !其實,將植物蛋白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,真的超級簡單 。早餐時,來一杯香濃的豆奶,搭配全麥面包,開啟活力滿滿的一天;午餐和晚餐,用植物基肉制品制品替代部分真實肉類,既美味又健康;平時還可以享用植物基零食,隨時隨地補充營養 。 從現在開始,解鎖植物蛋白這個健康密碼,讓我們一起用簡單的飲食改變,擁抱更加健康、美好的生活吧 !
SIAL 西雅展(上海)將于2026年5月18-20日,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,作為覆蓋全品類的食飲交易展,展會設立了18大主題專區,吸引75個國家和地區的5,000+展商參展。125個國家和地區的180,000專業人士觀展。 2026規格再升級,萬億商機等您搶占!黃金展位數量有限,展位火爆預定中!
內容來源:植冉食品,食品生物與大健康
參考資料:
Yamamoto, K., Kugimiya, W., Maeda, H., Yano, H., Kusumoto, K. I., & Nabetani, H. (2020). Trends in plant-based substitutes for animal proteins.
Hertzler, S. R., Lieblein-Boff, J. C., Weiler, M., & Allgeier, C. (2020). Plant proteins: assessing their nutritional quality and effects on health and physical function. Nutrients, 12(12), 3704.
Ahnen Rylee T,Jonnalagadda Satya S & Slavin Joanne L.(2019).Role of plant protein in nutrition, wellness, and health..Nutrition reviews,77(11),735-747.
Haldar, S., Tjahyo, A. S., Ponnalagu, S., Osman, F., Govindharajulu, P., Long, H. W. K., ... & Henry, C. J. (2023, August). Plant-protein Rich, Low-calorie Diet to Improve Metabolic Health in Prediabetic Chinese Adults-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. In ANNALS OF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(Vol. 79, pp. 686-686).
Davies, R. W., & Jakeman, P. M. (2020). Separating the wheat from the chaff: Nutritional value of plant proteins and their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human health. Nutrients, 12(8), 2410.
Jia, J., Dell’Olio, A., Izquierdo-Sandoval, D., Capuano, E., Liu, X., Duan, X., & Rubert, J. (2024). Exploit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lant proteins and gut microbiota to promote intestinal health. Trends in Food Science & Technology, 104749.
Anderson, C. A., & Bradley, R. (2020). The potential of novel plant protein foods to improve dietary patterns and markers of cardiovascular health.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, 112(5), 1151-1152.
Nosworthy, M. G., Medina, G., Lu, Z. H., & House, J. D. (2023). Plant proteins: Methods of quality assessment and the human health benefits of pulses. Foods, 12(15), 2816.
(免責聲明:“食品生物科技與大健康”微信公眾號轉載此文,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非本平臺觀點。分享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或發布機構所有。所有內容通過公開渠道獲得合理引用,由于條件限制,可能出現未署名的原創圖片或文字,在轉載之前無法與權利人聯系授權。如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。)


